“三区”人才支持是服务工作中技术集成推广、成果转化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市科技局针对“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需求错位、激励机制不完善和科技项目可持续性难以保障等问题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三区”科技人才管理,助推文山特色和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需求。围绕全市以绿色铝为支撑的矿电产业、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调查摸底,充分了解企业、合作社创新发展的瓶颈和困难技术需求,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推荐多家企业、合作社为受援单位,向州科技局和选派单位上报产业发展技术需求20多项,有效避免“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需求错位问题。
二是积极协调精准选派。2024年,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积极与州科技局和选派单位联系,就选派工作进行沟通协调,务求选派专业对口、有较强科技服务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三区”人才,争取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的8名教授、专家深入文山四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市秉烈兵坤优质米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山市华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改造、生产及销售等相关问题,实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助力企业、合作社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强化管理和服务保障。为充分发挥“三区”科技人才作用,市科技局组建“三区”科技人才工作群,持续跟踪服务,确保“三区”科技人才工作有力推进。一方面,进一步落深落细“三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严格将省科技厅对“三区”科技人才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助落到实处,充分激发“三区”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市科技局积极与受援单位、选派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共同发力,确保“三区”科技人员在管理、监督、考核方面实现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实施项目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要求“三区”科技人才在服务期限内,积极开展培训,着力构建起一批“带不走”的基层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开展“三区”科技服务,打通科技实施项目可持续性难以保障问题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助推了文山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