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锚定“六个持续” 擘画2025年发展新篇

信息来源: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3日     点击:    
[字体: ]

为进一步落实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全面提升交易服务透明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确保2025年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文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布局,精心筹谋2025年工作蓝图,以“六个持续”为战略支点,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质效提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乘势而上,持续深耕交易平台“两化”建设

(一)理念引领,夯实基础建设。秉持着以标准化为指引方向、规范化为坚实支撑的先进理念,中心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的“两化”建设进程。积极主动地与市委市政府进行沟通与对接,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持,将其精准投入到开评标室电脑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电子档案存储容量的扩充等关键领域,从而为广大交易主体构筑起稳固可靠的服务根基,为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二)体系构建,强化监管效能。加速构建一套全面、系统且科学合理的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强化“场内场外”联动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加强与市级各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与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为打造一个更加阳光透明、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注入发展动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精研细琢,持续打磨交易平台服务品质

(一)场内管控,规范流程操作。着力加强场内综合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开评标纪律,建立健全针对评标专家和招标代理机构的全方位评价体系,从而推动诸如常态化巡检、信息发布核验、在线异议投诉受理答复、保证金收退监测、合同签订履约监督、评标专家评审管理以及代理服务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朝着更加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各类风险隐患的发生,确保各类风险、差错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

(二)服务优化,拓展交易联通。持续不断地优化交易项目从组织实施到进场交易,再到数字见证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功能,稳步提升进场交易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拓展远程异地评标的覆盖范围,在省内远程循环的基础上深化跨省之间的协作交流,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内实现有效联通。同时,深入挖掘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严格落实“每月统计、季度分析、年终报告”的工作制度,为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有力的参考依据,助力其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决策部署。

三、砥砺深耕,持续抬升交易见证服务高度

(一)素养提升,打造专业队伍。坚持内外兼修的发展策略,全力强化交易见证服务队伍的专业素养。在内部,积极将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培训纳入市委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之中,通过“送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和“请进来传授专业知识”的双向互动模式,大力提升干部职工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在外部,加大对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力度,明确界定其在交易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和边界,规范其服务流程和操作标准,确保在交易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零差错,信息发布能够做到及时、准确、零延误,从而为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反馈响应,塑造优质形象。建立健全意见反馈快速响应机制,对于各方交易主体所提出的诉求和建议,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及时、有效地解决各方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这种高效、负责的服务态度和行为方式,塑造一个规范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形象,增强市场主体对交易平台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文山市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来。

四、靶向发力,持续助推农村产权交易量额“双提升”

(一)宣传引导,提升认知广度。一方面,强化对镇村级农村产权交易政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产权进场交易的规范指导和引导力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全部进入乡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同时积极引导农户个人资产进场交易,提高农村产权交易的规范化程度和市场活跃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制作精美的宣传展板和详实的折页开展常规宣传活动,并借助融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以及政府网站发布等多种媒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产权交易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产权交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业务培训,增强服务能力。加大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政策解读、实际操作等业务培训的开展力度和频率,增加深入基层进行指导服务的工作频次和覆盖面,全面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政策理解能力以及宣传引导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村产权交易活动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支持。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农村产权交易的信任度和参与度,进而推动农村产权交易的交易量实现稳步增长。

(三)项目包装,挖掘市场潜力。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摸清核实全市范围内各类资源的底数情况,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针对城区3个街道的村集体就业用地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整合,建立起全市农村产权交易资源数据库,为交易活动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支撑。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公示机制,加大项目交易前信息公示的力度和宣传面,对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精心包装和策划宣传,吸引更多潜在的交易主体关注并参与到农村产权交易活动中来,确保农村资源资产能够顺利实现交易,达到增产增值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产业助力。

五、攻坚拔寨,持续打赢交易平台整合考评硬仗

深入学习研究省、州2025年度关于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任务和平台考评指标,灵活运用“三个工作法”,全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迈向更高的台阶。

(一)项目工作法“明责”,确保任务落地。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详细、明确的任务清单,并将每一项任务的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岗,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从而保证各项任务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真正实现落地有声,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一线工作法“破局”,精准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到项目数量较多、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和部门中去,开展深入细致的业务调研指导工作,精准把握交易平台标准化建设、现场秩序维护、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交易平台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三)典型引路法“创优”,打造文山样板。积极主动地对标州级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好做法,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学习借鉴他们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同时,认真总结提炼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优化,形成一套具有文山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努力打造成为全州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样板和标杆,使文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走在全州前列,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倾心为民,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始终聚焦市场主体的核心关切和实际需求,精准施策,打出一套便民利企的“组合拳”,全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一)持续优化交易服务,降低时间成本。大力推广“零跑腿”开标、“不见面”评标,让市场主体无需再为奔波于开标现场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显著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二)优化保证金管理,缓解资金压力。进一步扩大电子保函在投标环节中的应用范围,持续优化保证金收退管理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资金占用,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更加宽松、有利的资金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电子签章互认,减轻企业负担。积极配合省州推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在不同地区、不同平台之间的跨域互认通用,实现项目资料的电子化归档管理,减少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因重复办理各类证书和签章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繁琐手续,为企业减负松绑,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文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