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东山乡:“四张单单”换取群众的“幸福账单”

信息来源:东山乡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2日     点击:    
[字体: ]

东山乡自2021年实施民生票决项目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从基础设施到人居环境,从产业单一到引项目进村,通过一项项民生票决项目的实施,让大山里的偏远村变成了“三通村”,“脏臭路”变成干净路……提升了当地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用“四张单单”(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换取了群众的“幸福账单”。

“三不通”变成“样样通”。东山乡南林村委会和合掌村委会的南林大寨村、秀水、红土坡、大箐等9个自然村离集镇较远,位处大山深处,且居民居住分散,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村寨常年不通自来水、不同信号,路也是难走的泥巴路,被称为“三不通”村。回想起以前的日子,乡人大代表李发英感慨万千,她介绍,以前她们周边4个村村民都是自己挖小水窖取水,只能把浑浊的水沉淀后再喝,或走4公里多的路去挑水、用马驮,路很难走,往返差不多要2个小时。看着别的村寨都陆续接通自来水、修了路,群众的呼声日益强烈,人大代表也多次反映……2021年,“东山乡小水窖替代工程”被票决为民生实事项目,新建了水处理厂和水池,并把30多公里的水管铺进了大山里,终结了9个自然村两千余人多年来的用水困难。

在2024年,东山乡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又票决出了合掌三丘田、沙子地农村公路项目和合掌三丘田、沙子地农村公路项目,共硬化了近17公里农村公路,从前坑洼不平的泥巴路终于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实实在在改变了村民们生活。

污水不见了,村庄整洁了。“多少年了,大家都是乱排,所以村子道路上污水横流,环境太差了!”荒寨村委会底姑村民小组村民赵李芬说。因村里长期没有排污管道及配套设施,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路上到处是污水,天长日久还会淤积,发出阵阵恶臭,严重影响群众的出行和居住环境,群众意见较大。2024年,“农村两污整治”项目被票决为东山乡民生实事项目后,村委会按照规划修建了隔油池、化粪池、排污管及相关配套设,惠及荒寨底姑、前进上寨等2个自然村75户325人,脏臭的污水消失了,换来的是村内整洁的道路、清秀的农户庭院,让人感受到了农村清新的田园气息。

产业落地助村民增收。在东山乡的菌菇生产基地,生产车间里整齐地挂着一排排食用菌,菌包长出一簇簇小菌朵很是鲜嫩,生产车间里的平菇和秀珍菇生长期1—2周,从去年12月起就一直在陆续采收。

据了解,东山彝族乡共4个村委会40个自然村2389户10343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群众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呼声比较强烈。“朱代表,我们村都是石旮旯地,种什么也收成不好,我们农民还能发展点什么?我们也想在家门口就业。”这是过去乡人大代表朱发周常常听到的村民反映,村民们困于眼前却找不到方向

2023年通过民生票决项目实施,东山乡借力沪滇协作机制,食用菌产业落地,推行“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租赁固定资产等建设食用菌基地,并实现了种植、采摘、包装、销售四个环节。东山乡的这项新产业预计将带动300余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3年内户均净收益达5万-10万,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以上。

东山乡作为民生实事人大票决制项目率先实施的乡镇率先实行的乡镇,近年来东山乡探索“四张单单”长效机制,督促落实,筑牢监督闭环,推动民生实事开花结果。乡人大主席团建立了“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全流程监督工作链,以“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为重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测评体系,还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实行“三项”监督,对项目进展开展一次视察、听取一次完成情况报告、开展一次项目实施满意度调查;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后,乡人大主席团组成专项检查组开展完成情况检查,在年底人代会议上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的满意度测评,并向社会公示。有效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

四年来,东山乡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出40件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整合资源,撬动3500余万元资金开展全乡民生项目建设,受益群众超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