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山乡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打造蓝莓种植基地,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助推乡村振兴。
无土栽培技术让蓝莓“吃好喝好”。在东山乡小马场蓝莓种植基地的种植大棚,一株株以盆栽形式种植的蓝莓树整齐挺拔、枝繁叶茂,有的枝头还结出了青涩翠绿的蓝莓果实。记者了解到,基地里的蓝莓都是云南鹏升硕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种下的,目前共培育了18210株,挂果率达30%,预计12月20日左右便完全成熟。

与传统的蓝莓种植模式不同,鹏升硕果公司采用了更智能的无土栽培,蓝莓树“吃”的是由木纤维、椰糠、珍珠岩等配制好的基质,“喝”的是经过科学配比之后的微量元素“营养液”,利用全自动滴灌智能系统技术,通过管道直接对果苗根部输送养分,促进根茎吸收,实现更精准的控水控肥确保精准营养供给,地面铺设的防草布既能防止杂草生长,又能达到保水、控温、不脏果实的效果。

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收益。云南鹏升硕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一家高端进口水果商贸商,目前发展为拥有水果产地种植,研发、包装、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主要业务是蓝莓、车厘子、榴莲等水果。今年年初,公司通过在小马场村流转土地533.91亩,建设了蓝莓种植基地建成大棚340个,总投资4000万元,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由村委会统一向运营公司出租土地合作经营,实现企业、农户和村集体三方受益。

就业+租金,群众钱包鼓起来。土地流转协议的签订,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通过在基地打工赚取工钱。村民们都说,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大棚内,村民张天保正在基地内为蓝莓树拉枝,只见他从腰间取下一根尼龙绳,把蓝莓树低垂的纸条绑到上方的钢丝绳上,保证枝叶能吸收足够的光照。像他这样的工人,基地内每天都有50个左右,分别负责剪枝除草、修理天窗棚膜等管护工作。“我家流转了3亩多地给企业种植蓝莓,目前到手的3年的租金有18000元,在这里做工一天也有120元,这样离家又近又能照顾家里,我非常满意。”村民张天保说。
据了解,基地自2月开工以来,开展了土地平整、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区水肥一体化系统及滴灌管网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大量的工人,基地建成后,蓝莓的种植管理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蓝莓成熟旺季则能提供更多的季节性就业岗位,于是公司便对流转了土地的村民采取优先聘用,让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也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东山乡将依托小马场蓝莓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种植的模式,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促农增收,将小马场村打造成特色蓝莓产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