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柴草”变“财草” 经济又环保

——红甸乡“秸”尽所能让秸秆“变废为宝”

信息来源:红甸乡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3日     点击:    
[字体: ]

秋已尽,冬入始,焚烧秸秆正当时。近年来,面对“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秸秆,红甸乡“秸”尽所能,始终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山药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改良山药产业种植技术,“秸”足先登,不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壮大山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真正让“生态包袱”变为了“绿色财富”。

“秸”足先登,摸清秸秆数据。深入贯彻落实市级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辖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台账工作,严格按照调查技术要求和流程,对辖区农户和经营主体开展抽样调查,准确摸清辖区秸秆数据,多角度、多维度对秸秆产生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找准制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堵点,为优化产业布局、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提供科学数据支撑。2024年度,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11.38万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26万吨,可收集资源量为8.84万吨,秸秆利用量为8.2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92.88%。其中,农业产业发展利用3.45万吨;饲料化利用4.61万吨,饲料化率52.15%;燃料化利用0.15万吨,燃料化率1.7%。

“秸”尽所能,创新秸秆利用。立足红甸乡传统优势农业山药产业优势,引进机械开沟、秸秆垫沟底等新型农业种植技术,促进秸秆收集、储存和利用,种植技术改良后,消耗秸秆量3.1万吨。除山药种植利用秸秆外,红甸乡还通过“招小商”,成功引进伊兴奶牛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购青玉米秆4.55万吨。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红甸乡还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养殖产业优势,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文章,指导农村致富带头人建成运营了以秸秆回收、加工为主营业务为主的启鑫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均收购青玉米秆0.06万吨,为茂克村牛肉养殖户保障所需饲料,同时将加工后的秸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增值;渐进式发展鱼腥草1500余亩,消耗利用秸秆0.35万吨。2024年度,红甸乡产业发展综合利用秸秆8.06万吨,利用率高达91.18%,直接或间接实现经济效益5299.12万元,以实干实绩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环保、经济共赢的良好局面,实现‘1+1>2’的效果。

“秸”谈巷议,引导秸秆有用。通过山药、鱼腥草种植,奶牛养殖等产业的健全发展,“秸秆‘柴草’变发展‘财草’,经济又环保。”逐渐成了红甸乡辖区居民街谈巷议的口头禅。近年来,红甸乡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主动谋划、勇于行动、注重实效,把思路变成行动、用行动干出实效,通过各种媒介加强秸秆禁烧和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宣传,转变了群众观念,提升了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从“没用处一烧了之”到“真金白银抢着要”,环保理念、安全意识根植于心,有效降低了秸秆焚烧火点,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