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底村委会位于小街镇东北部,全村国土面积28.49平方公里。下辖疯龙潭、恨底、红卫、大转弯、倮朵可、田冲、下寨、中寨、上寨和窑上等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居住汉、壮、苗、彝等4个民族763户3339人,近年来,者底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以民为本、发展优先,全面落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典范。
一、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深入开展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者底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以创新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为载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路子,每逢重要节假日召集各族群众联合举行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感情交流,增进友谊,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坚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大和谐。者底村委会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组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鼓励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大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铆足干劲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奋力建强“一个堡垒”。全力开展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干部规划家乡”“头雁”队伍建设行动,选好配优20名村小组干部,培育致富带头人10名,调整党支部书记和小组干部5人,推动党组织工作前置,确保有组织引领、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成功将恨底村党支部争创为四星级党支部。同时,通过“老带新、精带疏、强带弱”模式,实现所在村党组织与结对机关党组织资源互补、共同进步,彻底撕掉了者底村党总支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标签。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火塘会”“院坝会”“田埂会”等宣传防返贫政策以及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等政策,不断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促进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对169户脱贫户,20户监测对象,303户低保对象和23名小组干部及支部书记进行走访,有效地开展了各项政策宣传。

三是积极抓好监测帮扶。建立“包村、定组、联户”工作清单,镇挂钩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分片挂钩联系10个自然村7个党支部,认真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对“三类人员”认真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帮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这条底线。
四是努力鼓足群众的“钱袋子”。近年来,者底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的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选优产业作为发展的第一步,按照“促就业、谋产业”的思路,与立达尔公司协商培训万寿菊种植户、增开临时收购点等措施深度建立联结机制,降低群众万寿菊运输成本等,让群众种得省心、放心,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到13.6万元。至2024年第三季度,者底村实现人均纯收入达14297元,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积极为当地群众提供就近工作岗位,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服务2期,动员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到外省务工107人,省内274人;帮助外出务工的59名脱贫群众办理外出务工补贴,动态调整村公益性岗位32人。
三、持之以恒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打通基层治理末梢。坚持用“一约四会”机制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民风、家风和社会风气持续优化。采取“帮助出水泥,群众出劳力”,建立1周3次大清扫,实行绿美村庄建设“公益日”制度等化解“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促进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认真推行“一角钱”工程,用好“红黑榜”制度让后进追赶先进,整体推进全村向绿向美转变。

针对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把感恩教育贯穿其中,自发编制主题文艺节目,开展文艺汇演,有效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盯紧重点人群,坚持网格化管理,开展预警性分析研判,严防矛盾纠纷蔓延升级,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者底。

下一步,者底村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再宣传、再教育,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