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1)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管道铺设过程中不允许大量堆放临时土石方或建筑材料于本项目临时占地外的区域,造成周边土地占压影响,管槽开挖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分段施工、即挖即填、减少土地占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文明施工,施工材料管材等应根据施工进度运输至项目区,减少施工区域管材堆放造成的土地占压影响,且应临时少量、整齐堆放于现状道路一侧或施工作业带内,不得随意占用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用地,减少占压影响。 2)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征用的土地进行补偿,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同时给周边居民安排施工工作机会。 ②施工期避开永久基本农田耕种期、加快施工进度、不得扩大施工作业带,减少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施工期采用分段施工、即挖即填的施工方式,缩短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临时占用时间。 ③分段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原有土地性质恢复。 3)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合理安排工程用地,节约土地资源,合理设计、尽量缩小用地规模。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须加强施工队伍组织和管理,明确施工范围和行动路线,不得随意扩大施工活动区域。 ②施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布置以及施工活动场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尽量减少对区域内植被的扰动。文明施工,不强砍林灌草丛和果树作物,降低植被损害。 ③管道铺设等尽量避绕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确实需要占用区域绿化的需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的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能移栽的植被尽量移栽。 ④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土石方避免随地零散堆放;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4)对动物的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宣传教育,文明施工,减少施工人员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期间遇到常见的野生动物,应进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严禁施工人员对区域一般野生动物捕杀。 5)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期避免大面积施工,应按计划有序进行,避免大面积扰动项目区域动、植物生境,保护区域内动植物的多样性。 ②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工作及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③加强暮底河水库、盘龙河沿岸施工管理,避免未经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水、固废等进入盘龙河内,污染盘龙河水质,破坏暮底河水库、盘龙河水生生态系统。 6)临时占地的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期堆积临时土方时杜绝随意无序堆放,应减少对周边土地占压,尽量堆放于项目红线范围内,且有序施工,即挖即填。 ②产生的垃圾运至垃圾收集点处堆放,避免随意丢弃。 ③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对施工期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处置,避免乱排对区域景观环境噪声影响。 ④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是局部的、短暂性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影响,对施工作业带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用地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土地性质,复耕复绿。 7)对暮底河水库、盘龙河的保护措施 ①加强管理,按项目施工计划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期间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施工期严禁将土方倒入库区及河道中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②加强施工机械的检修,严格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避免机械油污污染水体。 ③禁止将含泥沙、油污、生活污水、垃圾、废弃物直接排入水域,有毒有害、油料等化学品应远离岸边储存并采取防渗防漏的措施,防止污染水体水质。 ④本工程由暮底河水库取水泵站加压至水库西侧新建二级泵站,取水方式采用库内取水,降低了对暮底河水库水体的扰动;项目一级加压管段和跨越盘龙河管段施工方式采用明挖施工法、即挖即填、避免临时开挖土方临近水体堆放,施工尽量缩短施工时间且选择在旱季进行施工,降低对暮底河水库、盘龙河的影响,管槽开挖在临近水源保护区水体一侧采取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体污染;跨越盘龙河采用水平导向钻非开挖牵引的施工方式,且跨越管段采用DN600钢制套管+DN400钢制给水管。 8)对景观的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期堆积临时土方时杜绝随意无序堆放,应减少对周边土地占压,尽量堆放于施工作业带内,且有序施工,即挖即填。 ②产生的垃圾运至垃圾收集点处堆放,避免随意丢弃。 ③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对施工期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处置,避免乱排对区域景观环境噪声影响。 9)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①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施工前期应重点做好排水、拦挡等临时措施。 ②落实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避免在暴雨和强降雨条件下进行土建施工作业;施工后期及时跟进水土流失永久防治措施,及时对临时施工场地进行植被恢复,以免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③合理安排暮底河水库和盘龙河原水输送管段的作业时序,宜在枯水季节进行,并采用先进工艺,缩短作业时间。 ④工程施工中,各施工单元之间土石方进行合理调运回填,提高土石方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本项目土石方挖填数量及挖填区域均在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超挖的情况,土石方挖填数量符合最优化原则。尽量优化土方基础及管槽开挖,缩短水土流失时间。通过对各施工区土石方调配的优化,合理、有序地利用和调配土石方资源,土石方内部平衡,无弃渣产生,后期覆土全部来源于前期剥离的表土,避免了外借。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粉尘、扬尘防治措施 A、施工现场围挡 ①在靠近敏感点区域施工时设置围挡,围挡材料坚固、耐用,外形美观,围挡高度应不低于2.5m。 ②围墙外立面有破损的要立即更换或者修复,保持围板立面的整洁清爽。 ③围挡严格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B、道路扬尘防治措施 ①结合施工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对主要作业区、行车区进行压实处理等。 ②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应用蓬布遮盖,实行密闭运输,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对不慎洒落地面的建筑材料,应及时进行清理。 ③建筑材料运输线路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和学校。 ④限制施工区内运输车辆的速度,卡车在施工场地的车速10km/h,其他区域30km/h。 C、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在靠近敏感点区域施工时设置围挡,土方开挖阶段、积沙管段管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大风天应停止施工作业或进行洒水降尘,避免扬尘产生。 D、堆场扬尘防治措施 ①粉性施工材料集中堆放并使用篷布覆盖。 ②施工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加盖篷布或其他防止洒落措施,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洒落。 ③对运输过程中洒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扬尘对施工作业带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④土石方开挖后应当尽快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应当采取覆盖或者固化等措施;对裸露的砂土可采用密布网进行覆盖或料斗封闭。 2)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防治措施 ①工程车辆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上路行驶; ②燃油机械应选择绿色环保型号,不能低于国Ⅴ标准; ③加强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检修和维护,运输过程禁止超载,运输线路避开居民密集区和学校。 3)装修材料挥发物防治措施 选择环保材料从源头控制挥发物的产生,装修过程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室内环境污染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 4)焊接烟气防治措施 采取合理焊接工艺,尽量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减少焊接的作业量;使用低烟雾焊材和焊丝,降低焊接烟气的产生;为防止焊接烟雾的扩散,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焊接作业,或者在室外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进行焊接;做好施工人员个人防护工作,减少吸入焊接烟气的风险。 (3)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水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及砂浆拌合生产设备冲洗废水和混凝土养护废水,其具有不连续性和间断性,如果直接排放将污染环境。因此项目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开挖、回填土方等施工作业应避免在雨季等不利气象条件下进行。 ②在施工生产区设置2座容积为1.0m³的沉淀池(高位水池工程1座、二次加压工程1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生产生活区洒水降尘,严禁直接排出。 ③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机械和设备维修不在本项目内进行。 ④施工期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应远离地面水体,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回填。 ⑤施工结束后,临时沉淀池、施工作业带等覆土掩埋。 ⑥项目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加强水上作业的监管力度,杜绝燃油机械的跑、冒、滴、漏,严禁向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建材废料和建筑垃圾。 ⑦在整个取水工程和跨越盘龙河管段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工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对水体的扰动范围和程度,不宜过大以免大范围扰动水体。 2)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手、入厕等废水,经周边民房化粪池或附近餐馆化粪池收集,不外排, 3)地表径流污水防治措施 项目在施工期间应规范堆放施工材料,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临时占地,输水管道铺设采用分段式铺设,即挖即填,并加强施工管理,严禁废弃土石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禁止倾倒在暮底河水库、盘龙河附近,及时清运至规定地点或按规定处理。 4)跨河施工防治措施 本项目跨越盘龙河采用水平导向钻非开挖牵引的施工方式,且跨越管段采用DN600钢制套管+DN400钢制给水管,跨越盘龙河管段施工尽量缩短施工时间且选择在盘龙河枯水期进行施工。 5)取水工程施工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地方水库管理中有关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一切污染物;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立施工营地和施工临时厕所;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清洗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采取分段施工、即挖即填,降低了开挖土石的裸露,且本次评价要水库旁原水输水管道的建设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时间,避开雨季、大风天气施工。 (4)噪声防治措施 1)施工机械噪声 ①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禁止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入场施工,从源头上降低施工噪声。 ②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车辆及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噪声源强,且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③对强噪声设备采取一定的隔声、减振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相对固定的施工机械设备,应选择有隔声并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地方安置,在靠近敏感点区域施工时设置围挡,以减小施工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人群休息时间(中午12:00-14:00、夜间22:00-6:00),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提前三天将施工计划告知作业区周边可能受影响的住户,特别是应与芭蕉冲村村民做好沟通,争取其理解及支持,同时上报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经其同意后方可施工;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⑤合理安排工期,加强对施工场地的设备管理,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采取诸如分段施工等方式,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高噪声、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快速施工。2)车辆噪声 在施工场区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3)运输车辆交通噪声 建设单位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可能安排在白天,避开人群休息时间(中午12:00-14:00、夜间22:00-6:00),途径市区、村庄居民区等敏感点时应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尽可能减缓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施工场地地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施工固废 项目施工期开挖管槽等过程产生的土石方能全部进行回填,土石方内部平衡,无永久弃渣产生;项目取水平台的建设过程,暮底河水库培训基地闲置水池、闲置用房的改造过程,高位水池工程中值班室的建设过程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外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可回收利用部分按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2)生活垃圾 施工场地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并定期清运至周边生活垃圾收集点。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管理,禁止生活垃圾乱堆乱放。 运营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建设单位必须担负生态保护、恢复、补偿、建设和管理责任。 ②工程施工结束后,在临时占地和需要栽种树木恢复植被的地段,结合植被恢复工作,有意识的栽种能为鸟类和兽类提供果实、种子的本土树木,以吸引动物;播撒草籽后,需要监控植被恢复情况,植被恢复率低时,需进行补种,以尽量恢复到施工前的生态环境现状。 ③加强生态流量保障,本工程运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取水方案、取水量取水,不得采取对水库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取水方式取水,取水量不得超过设计取水量。 ④加强管理,巡检人员不得破坏取水口周边植被及暮底河水生态环境。 ⑤定期对水库、取水点进行巡查,随时掌握水质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管道排气主要是原水从进水口带入的空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在大气中稀释扩散。 ②定期巡检管道人员来往时自用车辆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上路行驶;燃油应选择绿色环保型号,不能低于国Ⅴ标准;加强车辆的检修和维护。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作农肥,不外排;项目运营期管道维修时产生的管道积水属于清净下水,直接排入排水阀附近的地表水体中;此外,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其他污废水,对暮底河水库、盘龙河影响较小。 ②加强生态流量保障,本工程运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取水方案、取水量取水,不得采取对水库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取水方式取水,取水量不得超过设计取水量。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将高噪声设备置于构筑物内,通过建筑结构阻隔降噪等。 ②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严守操作规范,使设备时常处于良好运作状态,避免产生非正常运行噪声。 ③运营期巡检人员进行管道维护、修理时避开人群休息时间(中午12:00-14:00、夜间22:00-6:00)。 ④运营期定期巡检管道人员来往时,自用车辆途径声敏感点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丢弃的饮料袋、易拉罐、树叶等,项目区设垃圾收集桶收集生活垃圾,由巡检人员收集至附近垃圾收集点。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日常巡回检查,防止投毒投药。 ②认真做好设备定期清洗消毒等工作,针对水污染事故多发季节和环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发现存在水污染事故隐患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立即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及时消除隐患。 ③定期检查应急资源,确保应急资源充分、有效。 ④同时开展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及救援知识专门培训和教育以及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增强水污染事故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