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对文山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4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文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1日     点击:    
[字体: ]

赵东、袁覃楠、马开鲜、高占毕等7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秉烈彝族乡油橄榄产业纳入全市重点木本油料种植推广项目的建议》(第194号建议),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国家、省先后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林草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鼓励重点县(市、区),并兼顾一般县(市、区)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建设。云南是我国最早引进种植油橄榄的省区,主要种植区域分布于楚雄州永仁县、丽江玉龙县、玉溪峨山县和迪庆德钦县等地,面积达20余万亩。长期以来,油橄榄的适生性、高投入、周期长等因素一直制约我市油橄榄产业的发展。

2021年,文山市引进云南和润昌油橄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秉烈乡卡作村发展油橄榄产业。公司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与65户农户签订油橄榄发展股权协议,其中,39户为土地入股方式,26户为订单收购方式。公司采用起垄整地疏通积水,配合水肥一体化提供水分营养,再选择大苗移栽的经营管理模式种植油橄榄,经过3年多的反复试种和改良,油橄榄在秉烈石漠化地区种植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目前发展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400亩(其中,公司基地面积1000亩;农户订单式面积300亩;“绿美交通”和“庭院经济”种植面积100亩)。申请上海援建资金建成集仓储、加工、育苗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中心,面积10.6亩。包括初加工和罐装车间、包装车间、产品展示厅、办公室和育苗大棚等。目前已拥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初步建成产供销油橄榄产业链。油橄榄产业作为秉烈乡优势林产业,市、乡两级在产业用地保障、基地建设、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产业发展分析

尽管公司在秉烈石漠化地区种植油橄榄取得一定成效,但因油橄榄种植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目前存在能否有具备实力的主体带动、能否实现高产稳产、能否给林农带来增收致富、能否建成稳固的产业链等问题。在推进油橄榄产业发展中也不能忽视以下问题。

(一)适生性问题。油橄榄是外来树种,原产于地中海,适宜生长在冬季多雨温暖、夏季干旱炎热,土壤为中性偏碱、钙质含量高、疏松透气透水的地区。秉烈乡气候为高原季风性气候,总体上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大部分土壤为酸性土,钙质含量低、粘重、透水透气性较差,与油橄榄适宜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一定差异。但即使在某些适宜区域种植油橄榄,也需要测土配方施肥,冬春干旱季节只能依靠人为浇灌才能弥补自然条件的制约。

(二)经营成本高问题。油橄榄种植从整地、打塘、定植,苗木、基肥购买到种植后的松土、除草、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必不可少。加之秉烈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水源不足,尤其是冬春两季油橄榄花芽形态分化、开花坐果需要充足的水分,导致成本投入较大,高成本使一些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油橄榄经营实体面临巨大的投入压力。对于普通种植农户来说,资金投入和规范化管理跟不上,短期内难于实现稳产的目标。

(三)产业用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通知》,强调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明确造林绿化空间是科学绿化、草原保护修复,实施林产业。受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政策、石漠化程度、耕地流出整改等因素影响,营造林空间小、石漠化程度深,立地条件差,区划地块零星碎片化分布,若要实现油橄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难度很大。产业合法用地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空间。

三、产业发展建议

多年以来,秉烈乡作为我市石漠化严重地区,干旱少雨,土壤瘠薄,沙质裸露,侵蚀严重,一直制约林草产业发展。经查询“国土三调”、“云南省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省2021年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融合数据,秉烈乡可用于林草产业发展的用地面积约591.58公顷,其中,人工起源的其他林地和园地面积分别为218.07公顷和373.51公顷,其中卡作村分别为6.67公顷和110.75公顷。

(一)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理念,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主动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在国土“三调”区划的造林绿化空间内筛选产业用地,规避耕地保护红线和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确保产业用地合法合规。根据油橄榄生物学特性和适生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适生区域内的人工起源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园地等地类作为产业规划用地,对项目“落地上图”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结合“一人十树一村万树”工程,充分利用庭院、地埂、“三沿”区域等有效空间发展油橄榄产业。

(二)引荐企业带动发展。发展油橄榄产业,经营管护要求高,要实现高产稳产,期间投入较大,目前不建议小户、散户大面积发展。而要实现油橄榄产业化、实现高产稳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是落实经营管护的关键载体。因此,建议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意愿、自带市场、自带渠道和体系的龙头企业到文山市参与油橄榄产业发展。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林农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订单农业等多种合作方式,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小农户发展。合理引导产业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确保不走弯路及早步入市场化建设轨道,逐步推动产业化、基地化建设,最终形成产、供、销的油橄榄产业链,实现“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使林农从油橄榄产业中获利,真正发挥产业效应。

(三)争取扶持推动发展。我局将积极向上级林草部门呼吁,努力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中央和省级涉林项目扶持资金,逐步加大对油橄榄产业投入力度。支持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对产业规模化经营、带动明显的经营主体,参照《文山州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山市支持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予以扶持。

文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7月3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林业草原改革与产业发展股陈永文,1388763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