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开
文山州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重点中小城市的建议》(第26号)交由文山市人民政府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 2030年)》文件要求,结合文山市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扩张的速度,适度控制城市次区城规划片区的开发强度,进一步优化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城市中心‘产、城、人’三者之间的高度融合并相互促进城市繁荣和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方面
文山市作为州府所在地,主城区现主要存在用地结构和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为优化城市功能用地和空间布局,我市通过完善规划编制体系逐步管控解决问题。现文山市正在编制《文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落实用途管制,优化全市城乡空间布局,引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有序推进,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试划工作,其中城镇开发边界作为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边界线将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引导集约高效发展。
正在编制《文山市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文山市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中用地空间及城市建设的法定依据。本次控规规划范围覆盖文山市中心城区,预测到2035年,文山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70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在文山现场办公会及文山州文山市专题会明确的文山市定位,结合文山中心城区发展实际,规划确定了文山中心城区“健康宜居城、山水园林城、创新开放城”的城市定位,结合文山带状城市特征,通过全面梳理文山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各类空间问题,分别从城市功能结构、用地布局、交通系统、市政设施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城市风貌格局、城市管控和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划要求,并形成一套规划成果、一套控规修改管理规定和一个规划信息平台的“三个一”成果体系。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正按程序进入审核论证阶段,审核完善后将按规划实施,通过规划实施将有效促进解决文山市城市建设长期缺乏法定规划依据、城市建设缺乏经营思路、城市空间品质较低和发展建设粗放,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同时对临山临水地区提出了开发强度、高度等指标分类管控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将有效促进中心城区繁荣发展。
二、关于“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创新节约用地开发模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中心城市的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医疗、物流配送等功能区。同时,推动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以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区老旧小区搬迁改造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方面
根据《文山市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文山将对老城区进行瘦身减压,将老城区专业市场、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交通设施、政府服务和培训机构等非核心功能向北城南城进行搬迁转移,分流疏解。城北片区以行政办公、品质居住为主导功能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建成文山州行政中心与商务中心。城南片区建设以医养、现代教育和智慧服务为主导功能的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建成文山州健康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教育科创中心。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和建设强度;推进城市更新,打通堵点、理顺脉络,逐步由街巷整治转向街区更新,让老城区脱胎换骨。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州有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老旧小区建设提质工作,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文山市城区老旧小区经省住建厅评审后共涉及6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用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进行,共涉及建筑物252栋,建筑面积539402㎡,涉及5932户,预计投资63436.94万元。2021年已完成州农垦机关大院、市场监督管理局小区、社保小区、兴瑞小区等37个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建筑物175栋,建筑面积303245㎡,涉及2935户,目前正在进行扫尾工作。2022年计划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目前街道正在做群众动员工作,确保按时开工建设。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和功能,保障市民需求。在现有行政中心、教育中心的基础上,适度建设相应的文化中心、科技中心、菜市场及购物中心、健身休闲中心等,稳步推进广场、公园、绿化、水系、路网以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全面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方面
文山将严格按照三级生活圈、区域级和城市级要求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保障菜篮子工程,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促进区域的功能整合,通过整合、提升和相互关联行政、文化等几大主体功能及部分衍生功能,形成更大的区域影响力。近期推进了一系列重点项目:依托盘龙河及市民公园、七花广场,整合周边绿化和开放空间资源;州科技馆和州规划馆合并为文山州规划展览馆设置在“中国铝谷”展示中心,采取“多馆合一”方式共建民族大剧院、州工人文化宫、州青少年宫,文山学院搬迁项目、文山州中医医养结合项目、七都古镇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基于“做美文山先做河,做美盘龙先做水”的理念,为完善截污、景观、防洪、市政路网、桥梁风貌等城市建设需求,文山市启动了盘龙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起点位于龙潭寨,终点为迷洒村文天公路跨河桥,河道全长约37.7 km,红线面积743.5万㎡。2021年11月制定施实《文山市盘龙河流域文山城区段综合整治项规划方案》,通过全面整治,文山市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率达到90%;全线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桥梁风貌统一,突出地域特色;市政路网完善,已建道路安全性、景观性得到提升;打造“一河两湖三段四心十八园”,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通过“一河五带”的建设,盘龙河将成为贯穿文山城市的生态带、休闲带、景观带、文化带和经济带,成为文山有机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和引爆点。
四、关于“结合文山历史文化,在休闲中心、商业中心等重要位置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标文化和地标建筑,将具有文山特色的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精心设计建筑物的形态和色调,将文山具有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和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最终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使中心城市成为具有文山特色的城市名片。”方面
为使中心城区成为具有文山特色的城市名片,文山市一是引进七都古镇、壹然天街等文旅项目,充分将具有文山特色的文化融入到项目规划之中,七都古镇布局了“威远楼”标志性建筑,把文山当地的文化进行挖掘,然后活化运用通过文创进行展演,建筑物的形态以明代建筑风格体现;壹然天街以三层的商业建筑布局,经典、精致的建筑形态与历史文化建筑观音阁及文化保护建筑寿佛寺相融合。
二是通过道路微改造、公园提质改造、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街巷、公园景观,为市民提供宜居、宜人的景观环境,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城市文化内涵,2021年我市对市民广场、七花广场及东山公园进行提质改造,并且对凤凰路、腾龙北路、建禾西路25个重要节点全面启动绿化带提升改造,建成阅读园、八景园两个精品街头小游园,通过融入本土和民族文化,合理搭配乔灌木、彩叶植物、时令花卉、园林景观小品、景观照明、雾化系统、特色铺砖等,营造了文山街头绿化景观的特色和亮点,同时增加文山市民休憩之地,满足市民群众对城市景观设施提升的需求。
文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