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教育体育局对政协文山市四届三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市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4日     点击:    
[字体: ]


何应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组建“三名联盟”助推文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61号提案)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文山市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推荐申报“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育对象分别为1人、2人,有省级教学名师7人,州级教学名师95人,州级名校7所,州级名校长7人,市级名师35人,评选出了市级名校3所,市级名校长3人。

二、关于“搭建‘三名’联盟平台”方面

名师工作室联盟和名校长工作室联盟建设确实是现阶段文山市教育的一大短板。目前,活动开展稍微正常的屈指可数。新平街道中心小学的任贤锐工作室和实验小学的陈登银工作室,在做好工作室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上,共商区域学科教育发展规划,共学共研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分担区域性的教材教法培训,打磨精品课例,借力同伴互助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推介等活动;实验小学的“刘永兴‘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工作室和王怀奎州级名校长工作室,在人才发现、培养和后备人才推荐方面共同发力,为文山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

文山市的主要做法还是依托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学,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汇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城乡联动、送教下乡、互研互评和“小学期制培训”等。比如,第二学区小学语文的蒋抒霞工作室、代玉婵工作室,联手组建学科专家组,深入小街、老回龙、追栗街及其所属完小、校点的语文课堂,听课评课、问诊把脉,组织开展示范课讲评,以“师带徒”的方式将工作室成员和薄弱教师结成对子,安排薄弱教师定期找师傅跟岗研修,师傅对薄弱教师教学设计开展远程指导等,提高了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山市已经连续利用寒暑两个假期开展了3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各学科班次均由市级兼职教研组牵头,将区域内名师工作室联合起来,联合设计、研制培训方案,安排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等,有的课程还由多名教师协作开展。培训实效性强,针对性明显,为全市教学质量提升帮助大。从2023年秋季学期州级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来看,小学阶段各年级各学科基本保持全州领先,初中阶段总评从两年前的全州第五跃升至第二。

三、关于“优化‘三名’结构布局”方面

全市现阶段“三名”的分布不均。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总量为137人,121人分布在城区学校,16人分布在乡镇学校,乡镇学校教学名师只占总数的11.68%。按学段划分,小学68人,初中38人,高中17人,幼儿园10人,职中和特校5人。从学科分布上看,语文数学外语三大学科共计81人,剔除幼教、职教和幼教的15人后,三大学科占了66.39%。全部州市级名校培育对象、名校长培养对象均分布在城区学校,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

为加快提升乡村学校教育发展进度,文山市在加强教师纪律作风建设、优化绩效分配、实行职称可上可下的同时,选派了金成光、刘梅等7名名师到乡镇学校担任书记校长、牛晓俊等2名名师担任副校长,选派了王铭芬、杨宏应等2名名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让他们将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教研策略以及自身的成长经验带到乡村学校,感染、激发、带领乡村青年教师优学优教、健康快速成长,加快提升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刘梅担任东山中心学校校长后,东山中心学校教学成绩跃居全市乡镇榜首,并已显现出超越部分城区老牌学校的势头;唐亚丽、张敏和任贤锐分别担任3个街道中心小学的校长,大大缩减了3个街道中心小学教学质量与城区实验小学、一二三小等名校的差距;金成光担任德厚中心学校的书记,用三年的时间让这个全市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排名倒数的乡镇学校教学质量大翻身,其初中教学质量紧追全市乡镇前三甲且部分学科已呈现出赶超的势头。

目前,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会议已经通过了刚刚制定的《文山市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试行)》,报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即可实施。“办法”鼓励各级名师甚至优秀的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以1年为起点可长可短,工资、职称等待遇优先解决。下一步,还将继续优化学区化办学,实行名师“走教”等。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名师名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优惠政策,让优秀教学名师名校长真正愿下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加快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

四、关于“构建‘三名’教研资源库”方面

文山市教育体育局将“三名”联盟建设作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名师”先行,逐步推进,第一步先分学段分学科组建起“名师联盟”(“名校名校长”的培育培养还刚起步,须基本完成第一批次培育培养任务后才可能启动“联盟”建设)。

“名师联盟”资源库建设依托大数据平台,专人管理资源库。定期收集各名师工作室活动方案、教育科研信息等,分类汇总、提炼,确保资源库质量。“名师联盟”资源库按照学生管理类、教师教育素质类、优质教学教研案例类设置,各个类别做到“三统一”,即标准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统一。切实加强对“资源”的审核把关,方便查询,及时更新。

五、关于“试行‘三名’交流制度”方面

文山市现有的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超过88%的人员分布在城区学校,有10所乡镇学校没有一名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学校在硬件条件上相比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一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甚至还要优于部分城区学校。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为了“择校”煞费苦心。“择名校”从本质上可以说就是“择名师”。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对于“师资力量”的考量几乎对选择哪所学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对于推进教育公平尤显重要。

名优教师、教学能手等“名师”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某一个学校的,更是全社会的,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集全社会之力打造而成,是社会的名校。名师决不能限于一校所有,而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资源,由全社会共享。文山市选派部分教学名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就是对“名师名校长”交流制度的有益探索,打破了城乡、校际壁垒,为《文山市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积累了经验,对文山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市教育体育局也清醒地认识到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依然很大,校际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名优教师、教学能手向偏远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的难度大。市教育体育局正在抓紧研究名校长名师交流轮岗的办法和措施,将在同一学校任教、任正职校长或书记时间过长的名师名校长交流轮岗,在学校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通过名师工作室联动、开展联合教研等方式,辐射带动、互相影响,努力实现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弱者变强、强者更强”的双赢局面。

您的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拓宽了思路,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构建新质“三名联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




文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