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组建名师团队和建立“名师库”的提案》(第67号提案)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文山市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推荐申报了“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育对象1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7人,州级教学名师95人,市级名师35人。
二、关于“搭建平台,发挥好协同育人作用”方面
文山市的主要做法是依托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汇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城乡联动、送教下乡、互研互评和“小学期培训”等活动,协同育人效果明显。举两个例子:一是第二学区小学语文的蒋抒霞工作室、代玉婵工作室,联手组建学科专家组,深入小街、老回龙、追栗街及其所属完小、校点的语文课堂,听课评课、问诊把脉,组织开展示范课讲评,以“师带徒”的方式将工作室成员和薄弱教师结成对子,安排薄弱教师定期找师傅跟岗研修,师傅对薄弱教师教学设计远程指导等,提高了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文山市利用寒暑两个假期组织举办了3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小学各学科班次均由集团、学区牵头,初中各学科由市级兼职教研组牵头,将区域内名师工作室联合起来,联合设计、研制培训方案,安排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等,有的课程还由多名教师协作开展。这种“本土化接地气”的培训实效性强,针对性明显,为全市教学质量提升帮助大,从2023年秋季学期州级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来看,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基本保持全州领先,初中总评从两年前的全州第五跃升至第二。
为加快提升乡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市教育体育局计划从2024年9月开始,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组织实施“名师助成长工程”,即以学期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照现有省州市教学名师的专业特长,建立起教学名师与薄弱教师的“一对一”挂联关系。教学名师须深入问诊挂联对象原生态课堂,为薄弱教师在备课、讲课、辅导、研训等方面给予示范和指导;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有计划地对挂联对象的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等给予修订,让薄弱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有效提升。
三、关于“优化名师结构布局”方面
全市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现阶段的总量为137人,其中,121人分布在城区学校,16人分布在乡镇学校,乡镇学校拥有的教学名师只占总数的11.68%,教学名师分布极不均衡。近年来,文山市在加强教师纪律作风建设、优化绩效分配、实行职称可上可下的同时,选派了金成光、刘梅等7名名师到乡镇学校担任书记校长、牛晓俊等2名名师担任副校长,选派了王铭芬、杨宏应等2名名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让他们将其成熟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教研策略以及自身的成长经验带到乡村学校,感染、激发、带领乡村青年教师优学优教、健康快速成长,加快提升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刘梅担任东山中心学校校长后,东山中心学校教学成绩跃居全市乡镇榜首,并已显现出超越部分城区老牌学校的势头;唐亚丽、张敏和任贤锐分别担任3个街道中心小学的校长,大大缩减了3个街道中心小学教学质量与实验小学、市一二三小等名校的差距;金成光担任德厚中心学校的书记,用三年的时间让这个全市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排名倒数的乡镇学校教学质量大翻身,其初中教学质量紧追全市乡镇前三甲且部分学科已呈现出赶超的势头。
目前,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会议已经通过了《文山市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试行)》,报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即可实施。“办法”鼓励各级名师甚至优秀的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以1年为起点可长可短,工资、职称等待遇优先解决。下一步,还将继续优化学区化办学,实行名师“走教”等。还将研制专门针对名师名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优惠政策,让优秀教学名师名校长真正愿下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加快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
四、关于“构建校本教研资源库”方面
教育部将发展数字教育作为2024年的基础教育工作重点之一,要求各地各学校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各省(市)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各级各类优师名师课评选活动等,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立具有本土特点的“校本教研资源库”。
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多方面的合作努力。一是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专人管理,负责市域各级各类学校优师名师资源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甄别,确保资源质量。二是鼓励学校和教师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云南省智慧教育平台辅助教育教学,组织和推荐文山市优师名师参与各类课赛,将自己的优质课分享到教育平台上。三是持续推进教育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改革,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让优师名师通过集团互动、城乡联动、青蓝工程等,在教研活动、资源共享中提升新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下一步,市教育体育局将持续加快发展数字教育,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提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云南省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率,系统指导学校和工作室开展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建立校本资源质量评比和推荐机制,加大成果推广,使更多学校和师生受益。
五、关于“试行名师交流制度”方面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就名校。近年来,文山市选派了部分名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对拉动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就全局而言,名师分布失衡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文山市现有的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超过88%的人员分布在城区学校,其中,有10所乡镇学校没有一名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学名师的引领和带动,市教育体育局面对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巨大的现实,正在抓紧研究名校长名师交流轮岗的办法和措施,计划将在同一学校任教、任正副职校长或书记时间过长的名师名校长交流轮岗,在学校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通过名师工作室联动、开展联合教研等方式,辐射带动、互相影响,努力实现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弱者变强、强者更强”的双赢局面。
您的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拓宽了思路,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组织实施好“名师助成长工程”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加大教学名师交流轮岗,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
文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