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民政局对政协文山市四届三次会议第41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3日     点击:    
[字体: ]

杨雄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盘活基层闲置资产、整合公共资源助推少年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的建议》(第41号)提案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少年儿童之家”是在市级教体、民政、妇联等部门的指导下,以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为主体,以村(社区)委会为单位,利用村(社区)资源建立,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重点,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围绕“少年儿童之家”作为儿童保护“最后一公里”功能定位,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的体系。根据《文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文山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十条措施》的要求,截至目前,我市共建设“少年儿童之家”188个,全市所有152个村(社区)至少建立1个“少年儿童之家”,实现了全市村(社区)100%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以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为平台,共开展服务活动2718场,服务儿童26860人。针对留守儿童家长开展30场次专题辅导,服务留守儿童家长384名。

(一)制度机制基本健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文山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制定了《文山市“少年儿童之家”运行规范》。

(二)少年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村(社区)委会“少年儿童之家”是儿童工作的阵地,负责辖区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具体事务,开展适合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自2015年“两规”中期评估要求在村(社区)建设少年儿童之家以来,截至目前,目前共建有188个少年儿童之家,覆盖了全市152个所有村(社区),已完成“两规”中规定90%以上的村(社区)委会至少建立1所少年儿童之家指标。

(三)资金投入情况。2015年至2021年共投入资金91万元,全是福彩公益金项目。少年儿童之家建设经费主要通过上级(州民政局、市民政局、市妇联、街道)补一点、社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来不断完善图书、桌椅等教学用具、文化娱乐用品,同时建立完善管理员制度、工作制度等 。

(四)人员配备情况。全市挂牌成立的188个少年儿童之家均明确了村(社区)妇联主席兼任儿童主任及村(社区)未保专员,并且实名全部录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息系统,儿童之家主任具体负责少年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及日常的事务。活动开展中,各少年儿童之家通过整合社区“五老”人员、片区教师、驻村工作队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振兴挂联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群团组织人员、爱心人士、合作社社员、社会组织有关人员,采取专业社工督导加志愿者志愿服务形式来加强人员力量配备。

二、关于盘活基层闲置资产、整合公共资源助推少年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方面

(一)实地选址,优先推建。为使“少年儿童之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年儿童之家运行规范》中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作为“少年儿童之家”的总负责人。负责“少年儿童之家”策划、统筹、建设工作,参与“少年儿童之家”管理和组织开展活动。深入各村(社区)开展调研,根据各村实际,本着“就近、就便、易操作、稳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儿童之家建设选址,充分用好、用活村(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资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阵地共建、资源共享”。

(二)认真引荐,扩大影响。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基本能做到底子清、数据明。市未保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责,借助少年儿童之家这个活动阵地,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妇联负责开展“益起童行”“情暖童心·暖冬行动”“五点半课堂”等各类服务活动;市民政局负责在17个乡镇(街道)和集镇所在村(社区)一体配备3至5名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寒暑假期间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专业化服务不低于10个工作日;市教体局负责设立校外班主任,统筹各乡镇(街道)学校安排好教师轮流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安全、科普、法治、作业、文体、思政、传统文化、劳动实践等辅导,负责“少年儿童之家”课程设计。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结对关爱方案》,发动市属各相关部门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结对关爱,并开展实地走访,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认真建设,发挥实效。建设中各乡镇、街道始终按照“七有”标准指导各村(社区)建好儿童之家,整合现有资源,尽可能选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有建设需求、有活动场所、有管理能力的村(居)委会或中小学校、幼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大手拉小手共建共享,力争惠及绝大多数留守儿童。

(四)积极作为,丰富活动各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活动,针对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展青少年喜爱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着重加强道德品格培育、健康文化熏陶、体质体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疏导等内容。通过微心愿征集,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寓乐于“教”,尽情享受“家”的温暖。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采取印发少年儿童之家宣传资料和宣传横幅,确保做到宣传范围的全覆盖。通过张贴海报、举办活动、邀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参观指导,以吸引更多的儿童、家长及社区居民加入到少年儿童之家参加活动,不断提高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积极推动把少年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市级民生项目,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将城镇中废弃厂房、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办公楼、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等机构,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盘活本集体建设存量用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的非营利性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整合或改造成少年儿童之家。与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妇联、团市委开展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形式,将少年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阵地建设的力度,使少年儿童之家成为各级各部门在基层开展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借鉴发达地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方式开展儿童之家建设和运行工作。

(三)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配齐配强乡镇专业化社会工作者、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管理人员,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

(四)整合资源,用活用好少年儿童之家。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争取社会各界以及爱心人士的支持,结合儿童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儿童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切实让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文山市民政局   

2024年5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玉祥,13577606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