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苠釜、杨正昌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提案》(第30号)交由我局牵头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各行业部门及试点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承担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先后印发《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文山市全面推行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方案》《文山市全面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发展质量工作方案》和2023年、2024年《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重点工作任务》等方案措施,确定卧龙街道、德厚、马塘、薄竹等4个乡镇(街道)为试点主责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业务指导单位。
(二)相关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情况
自2022年9月1日新的4个交易规则实施以来,文山市共交易项目144个,面积16312.014亩,交易金额12173.963万元,溢价307.04万元。
1.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流转交易情况。2019年,文山市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后每年对辖区内的143个涉农村(社区)、1226个涉农村(居)民小组进行一年一度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23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27.13亿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5.1亿元,经营性固定资产190个(其中闲置10个、自用18个、出租162个)。
2.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情况。据统计,2023年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68157.5亩,流转面积占总土地承包面积的9.3%。其中:出租161800.5亩、股份合作3020亩。流转入农户46831.5亩、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20683.7亩、流转入家庭农场1139亩、流转入企业97842.8亩、流转入其他主体1660.5亩。签订流转合同23388份,其中: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15522份、占流转农户数17587户的8.8%。
3.农村集体林权流转交易情况。我市于2007年开展了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2008年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共确权林地面积165.69万亩、100788宗地,共核发46174本林权证。林地确权率96.17%、林地确权到户率93.68%、林权证发证率97.8%、宗地勘测合格率80.25%、档案合格率91.3%、均山比例78.02%。因机构改革后林权登记调查的相关业务尚未理顺,林权交易的相关统计业务尚未正常开展。
4.农村集体小型水利设施流转交易情况。据统计,全市农村集体共有五小水利设施967个,其中:小水窖749口、小水池53口、小水泵4口、小水坝62座、小水渠99条。部分小水利设施用于出租或集体自主经营,为集体经济增长发挥了应有作用,部分因年久失修,储水、排灌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荒芜、闲置情况。如德厚镇湖海村集体,利用老坞海资源入股农旅公司搞农业观光旅旅项目,每年为集体带来收益10多万元;平坝杨柳河大坝因年久失修,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管理,不但没有发挥储水功能,甚至导致泥沙堆积毁损周边农田。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质疑多的问题。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机构弱化、监管制度乏力等问题,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存在随意性、偶然性,管理信息公开不到位、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垄断包、人情包、暗箱操作等情形时有发生,引发了多起群众质疑信访事件。
(二)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收益少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受所在地交通、水资源、市场等区位优势不够突出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大。二是村集体干部缺乏管理经验和必备的管理技能,导致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性资产破旧闲置,开发利用价值不高;三是经营性资产相关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公开、发布,吸引市场主体不多,交易中竞争性不强。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农村产权交易量小收益少。
(三)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认知低的问题。由于基层及大部分群众对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存在不重视、不关心的问题,存在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法规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不够,忽视交易规则、流程等,农村普遍存在对农村产权交易漠不关心、认知度较低。
(四)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物变现难的问题。农村产权主要包含农村房屋、土地、晒场、林木、河流、水泵、坝塘等资产和资源。以上资产变现时存在价值评估、群众民主议事程序等障碍,现实中难以变现。用于抵押融资时,银行的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经营主体融资过程中“办贷难、办贷贵”的问题,制约了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摸清底数,打造高效交易平台。一是市产权交易中心在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对17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全市农村“三资”开展摸底调查,为全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资源数据库建设。17个乡(镇)、街道按照4个交易类别统计可流转资源总数量、已流转资源数量,建立农村产权交易资源数据库,加强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把不同类别项目按照特色亮点进行包装,每个乡镇(街道)包装项目不低于3个。同时加大项目交易前信息公示和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提升项目产品在社会中的知晓率,让更多潜在交易主体参与到交易活动中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增长。
(二)完善交易场所建设,规范流转交易行为。一是积极向上级协调争取资金,投入到乡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场所建设,完成功能分区布置、标识牌制作、制度上墙、电子化设备配置、办公设备采购、监控设备安装等工作。二是根据《文山州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规则(试行)》等4个交易规则,加强对农村产权交易相关工作人员规范管理,制定和完善《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项目申报审核流程(试行)》《会场纪律》《工作日常规范》《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工作规范要求,从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项目审核时间、进场交易纪律等方面建立管理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规范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工作。
(三)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召开会议、现场观摩、发放手册、电视、广播、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多渠道广泛宣传农村产权交易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加快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建设,加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的覆盖范围,吸引农民群体和自营主体参与流转交易,提高社会公众的竞争和参与度,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四)创新金融服务,提升融资变现效率。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质效,强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成果应用,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需求,提高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优化金融服务工作。抓好《文山市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产权交易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贯彻落实,压实各乡(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金融机构的职能职责,创新金融服务,为经营主体融资变现提供有力保障,让“金融+”助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收到明显成效。
感谢你们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文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