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森林防火,保护母亲河的建议》(第20号提案)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文山市国土面积2977平方公里,境内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和一个国有林场,辖7乡7镇3个街道办,139个村委会(社区)1046个自然村1541个村民小组46.3万人,有汉、壮、苗、彝、回、傣等1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4%。文山市森林面积117344.62公顷,森林覆盖率41.4 %。现已成立市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19个指挥所,建有应急扑火队伍90支3536人,村级义务扑火队458支19930人。已建设有高清视频监控点13个(森林眼),现正在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点16个。正在建森林防火通道134.356公里,基本覆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城区周边重点林区,覆盖率达65%以上。
二、关于“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方面
2024年度共发生森林火情99起,其中:马塘镇20起、德厚镇14起、东山乡10起、秉烈乡7起、市管护分局7起、新平街道办事处5起、开化街道办事处5起、小街镇5起、卧龙街道办事处5起、平坝镇5起、红旗国有林场3起、喜古乡3起、新街乡3起、古木镇2起、柳井乡2起、红甸乡1起、追栗街镇1起、薄竹镇1起,坝心乡未发生森林火情。国家通报我市卫星热点5个,其中:德厚镇、新平街道办事处、小街镇各1个,新街乡2个。森林火灾1起,位于新平街道。森林火情99起,同比下降71.2%;卫星热点5个,同比下降73.7%;森林火灾1起,同比持平。火情和卫星热点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工作成效明显,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关于“加强生态修复”方面
一是组织实施文山市2020年征占用林地“占一补一”异地造林1320亩、2021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项目人工造林1300亩和文山州滇东南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2023年度)人工造乔木林3000亩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目前均已完成补植。二是组织实施今年退化林修复项目,对省级设计单位确定文山市2024年退化林修复任务为35109.7亩,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建设7座。目前完成退化林修复34909.7亩、占任务数99.4%;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已落实点位位置、预计今年10月底组织实施。三是持续推进17个乡镇、街道“三沿”绿化工作,目前,共完成沿城镇面山406.4亩,沿河湖绿化面积277.1亩,交通沿线绿化面积3238.6亩,里程771.5公里;绿化村庄516个,绿化面积8164.8亩,种植株数132万株。四是正组织申报第五批次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目前已收集申报17个省级森林乡村。
(四)关于“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方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夯实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充分认识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安全第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思路,突出以“预防为主、重在防护”的工作原则,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无一失”;紧紧抓住“五个关键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警钟长鸣,敢抓善管,履职尽责,切实扭转工作被动局面。
(三)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把宣传教育阵地下移到林区一线,做到宣传内容简单通俗易懂,重点对有关法律法规、野外火源管理、科学安全扑火和典型警示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一是召开好“两个会”。充分整合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员、驻村工作队员等力量,进村入寨召开专题群众会和进入校园召开主题班会,以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书,张贴森林防火“林长令”“防火令”“封山令”,发放森林草原防火公开信、森林草原防灭火“十不准”等宣传为重点,深入宣传森林防灭火工作政策,传播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以点带面,促进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用火习惯,确保每户都有森林防火“明白人”。二是灵活应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赶集日、节庆日、宴会活动等人员聚集的时机,积极运用小视频、应急广播、小喇叭、电视、电子显示屏、短信提醒、流动宣传车等方式铺天盖地的开展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切实提高群众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三是注重以案示警及塑造典型。重点宣传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迹以及森林草原火灾典型案例和警示教育片,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报道,达到宣扬典型和警示教育目的,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营造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氛围。
(四)强化防控措施,坚决管死火源。切实把野外火源管控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重要时段、旅游高峰期及高火险期期风险防范,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林区,强化源头管控。一是实施封山管理。对全市所有重点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实行封山管理,在封山期内,所有确需入山人员必须从设有防火检查的道口入山。所有入山的毛路、小路、无名路采取入山阻挡措施,设立禁止入山警示标识,安排专人负责值守。二是全覆盖设置卡点。在全市主要入山通道口设置卡点,卡点要规范设置,悬挂横幅,配备小喇叭,人员在岗在位,严格执行实名登记、扫码登记、火源收缴等措施。100%收缴入山人员随身携带的火种,依法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防火宣传教育,坚决将火源火种堵在山下林外。三是不间断开展巡山护林。督促护林员履行巡山护林责任,发现用火苗头,及时制止,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按时检查护林员巡山护林轨迹,对不在岗履职或在岗不履职的,一律辞退。四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隐患排查整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坚决遏制人为原因引发森林草原火情多发态势,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五)强化应急处置,确保安全扑救。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加强值班调度和火情报告。一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指挥体系。理顺职能职责,强化专业指挥,明确以分管领导、林业站站长或有经验的村(社区)干部作为灭火指挥员,做到情况清楚、调度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得当,确保火情信息畅通。二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森林防火应急方案,突出方案和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战效果,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处置演练,形成森林防火处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三是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建、管、用”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建强专业队伍、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支撑保障、严格考评奖惩等措施,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形成管理优、队伍稳、力量足、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常备应急救援力量。进一步建好建强扑火队伍,加大防灭火知识更新、机具使用、安全扑救等培训,严格落实半专业扑火队伍带装巡护要求,做好前期火处置准备,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打早打小打了”。四是科学处置火情。坚持安全第一,既要做到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即靠前指挥、安全扑救,力争首次扑救取得成功,也要将“三先四不打”作为铁的纪律贯彻到基层一线,严禁无扑火经验的干部到火场一线指挥扑救,严禁孕妇、中小学生和老、弱、病、残人员参加火场一线扑火,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到火线直接扑打明火。
(六)增加投入,科学处置。一是在市级财力紧张情况下,优先保障森林防灭火各项经费,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加强专业扑救力量建设,组建文山市综合应急救援队,高火险期实行重点林区靠前驻防,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处置。二是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扑救”原则,严格执行“三先四不打”要求,各级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带队扑火。修订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培训演练,确保应急响应及时到位、科学扑救到位。
(七)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火灾肇事者。一是加大对于违法用火行为的打击力度,与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紧密协作,衣服从快从重严肃查处森林火灾肇事者,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惩治一批,曝光通报一批,推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二是大力倡导举报奖励,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力量,提高违规野外用火奖励额度,畅通举报渠道,对举报线索快速核实、重奖快奖,提高群众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积极性。
(八)强化督促检查,严肃追责问责。对重点区域、高火险区域、敏感区域和火情多发单位,进行蹲点督查和巡回检查,做到重点林区全面督查、重点时段专项督查、关键部位反复查、火情多发区蹲点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到位、不出纰漏。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将采取追责问责措施,坚决实行“四个一律”:对组织部署不得力、工作责任不落实的,一律追责问责;对防范措施不到位、火情处置不及时的,一律追责问责;对督查检查不严格、隐患整改不彻底的,一律追责问责;对离岗脱岗漏岗、迟报瞒报漏报的,一律追责问责。
感谢你们对文山市林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文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10月17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防火股任贤刚,1357763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