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与新闻出版界别: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每个乡镇或行政村建设一至二个主导性扶贫产业项目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积极向中央和省级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建议的办理情况。近年来,文山市始终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向中央、省级财政争取扶贫资金。2017年,全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64524.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172.81万元,省级资金5539.53万元,州级资金327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485.02万元),通过统筹整合,按扶贫项目实际需求,2017年度拨付58849.7万元,结余5674.66万元,主要用于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821.85万元、活动场所及标准化卫生室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65.42万元、住房保障项目4395.35万元、就学保障等教育扶贫项目2608万元、医疗保障等健康扶贫项目4126.34万元、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扶贫项目102.63万元、产业扶贫项目930.51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348.63万元,其他项目4650.97万元。2018年1—6月,全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6218.3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970.45万元,省级资金3911.8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4336万元),通过统筹整合,按扶贫项目实际需求,2018年上半年拨付资金23615.2万元,涉及脱贫攻坚项目61个,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1648万元、农业生产发展1386.13万元、其他扶贫支出581.07万元。下步,文山市将继续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资金的同时,积极统筹整合市级财政涉农资金,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二、关于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层级,因地制宜组织实施一至二个主导性产业项目建议的办理情况。文山市以“三农”发展大规划为基础,先后编制了《文山市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乡镇(街道)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及《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各乡镇(街道)的主导产业,并布局到村,产业布局情况为:
(一)种植业。一是粮油产业主要布局在平坝、小街、坝心、德厚、马塘、秉烈等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在12万亩以上、产量在1250万公斤以上。二是中草药产业以三七、银杏、红豆杉、半夏、石斛、黄精、重楼、生姜等为主,主要布局在平坝、新街、小街、薄竹等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实现种植业收入50亿元。同时,围绕“基地、加工、科研、市场”四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七规范化种植、初加工和市场交易,提高三七标准化种植程度和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三是水果产业主要以他披梨、香脆李、甜柿、桃子、葡萄、柑橘等为主,并引进猕猴桃、火龙果等优质新品种,主要布局在坝心、马塘、卧龙、新平、古木、平坝、小街等乡镇(街道),力争到202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在8万亩左右。四是蔬菜产业以发展辣椒、生姜、山药、食用菌和茄果类、白菜类蔬菜等品种为主,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主要布局在平坝、新街、小街、马塘、薄竹、红甸、新平、喜古、卧龙、开化等乡镇(街道),力争到2020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生姜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山药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巴西菇种植面积在500个棚左右,其它蔬菜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五是万寿菊产业主要布局在德厚、平坝、小街、马塘、薄竹、坝心、喜古、东山等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万寿菊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六是烤烟产业主要布局在德厚、马塘、东山、追栗街等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
(二)养殖业。一是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古木、柳井、秉烈、德厚、马塘、薄竹、小街、新街和平坝等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肉猪年出栏达70万头,生猪出栏率达152%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0%以上,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企业、合作社)50个以上,争取进入省50个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县(市)。二是肉牛产业主要布局在新平、秉烈、红甸、喜古、古木、德厚、马塘、薄竹、小街、平坝等乡镇(街道),力争到2020年全市肉牛年出栏达5万头,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企业、合作社)20个以上。同时,在奶牛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奶牛存栏达2500头以上,重点布局在红甸乡。三是肉羊产业主要布局在秉烈、德厚、薄竹、坝心等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肉羊年出栏达4.3万头,建成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企业、合作社)20个以上。四是家禽产业主要布局在东山、追栗街、新街、小街、平坝、薄竹、坝心等乡镇(街道),力争到2020年全市家禽年出栏180万羽,禽蛋产量达1.11万吨。
同时,为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山市出台了《文山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的扶持标准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奖励标准,有效促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积极性。2017年,全市88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7457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2035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增收达到脱贫标准,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订单—培训—就业”的运行机制开展“订单式”培训,积极与上海、广东等省外企业和市内企业合作,成功引进佛山玛瑞斯服装加工厂,目前已稳定就业120余人,解决平坝、新街、小街3个乡镇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下步,文山市将坚持龙头带动、合作社推动,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发展,进一步凸显主导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订单农业等多种合作方式,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感谢你们对文山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文山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