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协文山州十二届委员会二次会议第225号提案的答复

文市政函〔2018〕163号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30日     点击:    
[字体: ]


文山州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暮底河(小街镇段)文山市生活用水水源段河道治理改造建设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暮底河起源于小街镇老君山村委会左母纪自然村,由他披河(坝心河)及小街河两条二级支流汇合形成,河流流域范围涉及文山市薄竹、坝心、喜古、小街、卧龙街道5个乡镇(街道),河流总长约42.1公里、流域面积312平方公里。沿途涉及小街镇老君山、小街、石灰密、者底4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总长18.3公里,流域面积为85.44平方公里,是文山城区30余万人口饮用水水源地暮底河水库重要输水河道。近年来,随着水源保护区人口持续增加,养殖、种植等产业开发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与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水库径流区内水环境承载能力降低,加之水库周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不断威胁着文山城饮用水水质安全。特别是暮底河小街镇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河道断面萎缩,防洪标准较低(仅为2年一遇洪水标准),时常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周边农田受灾严重,河道卫生管理难度大,饮水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制约了农田有效利用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遏制水源保护区特别是小街镇段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暮底河水库水质,确保文山城区群众用水安全,文山市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暮底河小街段环境整治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立法保护。制定了《文山老君山保护区管理条例》,划定了暮底河水库上游及其径流区34.44万亩自然保护区范围,对暮底河水库上游河流沿线流经的小街、坝心、薄竹3个乡(镇)39个自然村分别列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明确四至界线,将保护区内的河流、水源点单列为主要保护对象,并对保护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相关生产、生活、采矿、开垦、伐木等活动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

(二)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文山市已采用宾格网干块石护脚,网格加植草措施护岸等方式,重点对全市4条5段中小河流进行治理,治理河长20.44公里,设计治理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防护标准,河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为提高暮底河小街镇段防洪标准,已将暮底河小街镇段河道治理工程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并进入了文山州“十三五”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建设项目,规划治理河长5.8公里,总投资2900万元,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为推进该项目尽快实施,已将该项目向省级申报作为项目调整提前实施,并作为“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项目向州发改委申报,该项目计划2019年完成勘察设计工作,2020年开始实施,2021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落实河长制巡河清河新常态。出台了《文山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管理及责任体系,设置市级河长34个,乡镇(街道)级河长185个,村(社区)级河长259个。文山市高度重视暮底河小街镇段治理工作,由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云龙担任暮底河河长,已开展巡河6次,督促抓好河长制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对幕底河小街镇段进行了人工清理9次累计57余公里,清理垃圾40余吨;挖机清淤3次10.3公里,清淤量5700余立方;并投资20余万元在小街村委会、老君山村委会、石灰窑村委会段河道沿岸栽种竹柳6800余株,栽种长度约17.5公里。

(四)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编制了《暮底河水库河口湿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暮底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小街镇环境连片治理方案》、《暮底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小街污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等规划方案。实施了小街镇大叶树柯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垃圾收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畜禽粪便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暮底河小街镇段流经村寨正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已建好垃圾焚烧池22座,41座正在建设中,其中小街村委会部分村小组已实施整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小街镇二河沟、石丫口村历史遗留砷渣综合治理工程,需处置砷渣2.5万吨,投入3.6亿元,待完成后将逐步解决砷渣对暮底河水库径流区的污染问题。同时,投入690万元在小街镇黄泥坡村、小叶树柯村、灰土寨村实施暮底河水库水源保护区村落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小街镇小叶树柯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基本完成,完成投资192万元,建成了沤肥池111座,生活污水收集管道5694米,管道检查井39座,入户砖砌井111座,日处理量100立方米生活污水系统一套,切实抓好了暮底河小街镇段环境治理工作。

(五)抓好畜禽禁养限养工作。制定出台了《文山市畜禽养殖禁养殖区限养殖区划定方案》,明确将纳入全市河湖库渠分级名录管理的河流、水库、渠道、湖泊正常水位线以上500米范围内陆域划定为禁养区,往外延伸200米为限养范围,切实为暮底河小街段面源污染提供了保障。同时,印发了《文山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市级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建立健全公安、水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及案件移送制度,进一步加强河湖执法队伍建设,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着力解决破坏水生态突出问题,暮底河小街镇段环境问题将得到依法严管。

(六)加强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村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规范建设村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建设。按照《文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要求,计划投资21052.63万元新建覆盖14各乡镇的集镇供水、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届时将新增供水能力1.29万立方米/日、新建输配水管网80公里、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52.35吨/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0.498万立方米/日,新建配套排水管网48公里。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规范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

(七)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始终把宣传教育贯穿于环境整治工作全过程,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三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以及市电视台、文山日报、七都晚刊等媒体平台,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小街镇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家庭低碳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就农村“两污”、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和化肥合理使用及日常生活中低碳环保常识等进行宣传,切实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对暮底河小街镇段水面漂浮物、岸线垃圾、沿岸违法种植进行全面清理,在河沿岸开展种树、种竹活动。并为防止暮底河上游乡镇卫生院、村医疗点医疗废物污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其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加强暮底河小街镇段涉及村寨村规民约的制定工作,目前,已进入公示、意见征求阶段。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文山市在暮底河小街镇段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域面积广,治理难度较大。暮底河上游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以及农作垃圾大部分属于无序排放状态,保护区内的耕地均未实现退耕还林,面源污染十分严重。二是河道治理经费投入较大。目前,河道治理投入资金量比较大,由于市级财政比较困难,文山市将继续结合“河长制”工作要求,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逐步解决暮底河小街镇段河道治理问题。三是群众意识有待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人畜粪便以及生活垃圾乱丢乱排等破坏暮底河水质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

下步工作中,文山市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暮底河小街镇段环境保护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有关项目,强化管理,完善措施,严格执法,切实保证文山城30万人的饮水安全。一是继续抓好暮底河流域“河长制”各项工作。深入落实“河长制”工作,明确各级河长责任,确保“市、乡镇(街道)、村(社区)”3级河长主动履行职责,切实当好管辖区域的河湖守护人。二是继续开展暮底河上游城乡环境卫生治理行动。继续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工作,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开展秸秆还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合理划定养殖区域。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工作。始终把宣传教育贯穿于环境整治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理念,推动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四是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健康生活。不断完善河道管理村规民约,每个季度由村小组长组织村民对责任段河道进行清理1次,严禁向河道丢垃圾、杂物、废弃农用物资、死亡牲畜等,使环境保护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了“消除生活陋习,崇尚生态文明”的农村新气象。五是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努力将暮底河小街镇段河道治理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名录,尽快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通过清淤、河堤维修养护等措施,切实加快盘龙河流域河道整治工作。

感谢你们对文山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文山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