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勇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国字号”荣誉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7日     点击:    
[字体: ]


自2021年以来文山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多部门构建政策完善、权责明晰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机制,进一步将精心呵护未成年人工作落到实处,并牵头申报了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历经2年,经过国家3轮的测评目前已顺利通过公示期,待国家正式命名!


兜牢关爱底线,维护儿童权益

2021年文山市民政局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目前,文山市民政系统登记纳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特殊困难保障范围的有214人,2023年1-11月累计发放孤儿特困基本生活保障金255.6472万元,累计发放2383人次,累计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项目资金8万元,累计发放32人次;2023年1-11月为符合残疾两项补贴的537名残疾儿童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共发放71.328万元。对流浪未成年人登记造册,实行一人一档,逐一查明去向,逐一签订救助保护责任书,持续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接送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2023年至今共救助12名流浪未成年人。



搭建三级阵地,开展关爱儿童活动

自2021年起,市民政局牵头撰稿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出台了个案会商制度、发现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政策完善、权责明晰、操作便捷的体系机制。2021年文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申报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现已通过省级、国家测评,顺利通过公示期。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机制,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打造成长港湾,以市民政局牵头成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探索了以儿童保护为切入点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在精准保障、队伍优化、关爱服务和选树典型上打好组合拳,以创建基层儿童之家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推动少年儿童之家以“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带来“广受益”。

市民政局通过项目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州民政局的指导和深圳壹基金等社会资源的支持下整合6家社会组织力量在文山市7个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项目,培养20余名社工,共服务儿童15622人次,已经形成“社工+”的工作模式,探索以社区为本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激活社区发现报告机制和流程,开展社区服务活动170余场,建立及录入儿童档案7877份,个案服务跟进70余次,建立培养社区志愿共计1000余人次。


守护儿童健康成长开展普法宣讲活动

为持续宣传推广强制报告制度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推动社会各界树立重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理念,提升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市民政局牵头组建“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宣讲团”与普法强基相结合,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媒体”宣讲,截至目前,共计宣讲78次,累计入户宣传400余户家庭,宣传覆盖儿童6万余人。

在开展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同时,对这些存在生活困境或监护问题的未成年人同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与婚育新风政策宣传工作。在开展事实无人扶养儿童救助、孤儿回访、送流浪儿童返乡等工作的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文山市未成年人受侵害强制报告渠道及流程进行讲解,科普早婚早育定义、危害、早婚早育工作的法律依据。

2020年以来,文山市民政局共开展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媒体宣传活动共计78次,累计入户宣传400余户家庭,宣传覆盖儿童6万余人。2022年8月5日,文山市民政局担起了两名未成年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通过法律程序撤销了其父母的监护权,为其重新指定了监护人。标志着文山市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以社会监督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