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文山市乡村振兴局以“走在实处、干在前列”的实干担当精神,认真落实“三个工作法”和“三个马上”工作要求,不断整合现有资源,下沉各乡镇进行调度指导,深入村寨、深入群众中督导查找问题、寻求良策,多举措、多模式持续推动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让文山乡村“美起来”、产业“旺起来”,群众“动起来”,经济“提起来”。
抓主体培育,兴优势特色产业。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理念,抓实抓好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持续做大做强蔬菜、水果、山药、中药材、山地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富裕。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着力点,围绕“6个百万亩(头)基地”建设目标,大力抓好高端稻谷、高端水果、有机蔬菜、道地药材、特色辣椒、优质肉牛养殖基地6大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基地化率。
抓“双绑”联结,兴合企共赢产业。指导各乡镇(街道)规范签订“双绑”合作协议,加强平台监测。成立指导组进入各乡镇(街道)督促指导,查看“双绑”协议,了解联结情况,并指导乡镇对协议开展逐户清理。同时,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本地区参与“双绑”机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新数据、动态调整。到目前,共有46家企业、71个合作社绑定产业发展,农户通过订单、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等“双绑”机制获得收益超过2000万元。
抓“链接机制”,兴党建示范产业。以“党支部+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社员”、“合作社+协会”的链接方式在马塘镇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带动百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利用荒山荒地建设7000余亩的百香果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实现党群同心、干群合力,有效带动农户发展百香果产业;采取“七个统一”的合作社管理模式,新建机耕道、灌溉水池和灌溉管网,改善耕作条件,创新推行“免费先种植,收益后还本”的方式,引导农户参与百香果种植;积极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引导村民采取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脱贫户发展种植百香果;成立文山市百香果种植销售协会,与社员签订最低保底价收购协议,通过电商及超市供应等渠道解决百香果的销路问题。目前,全市17个乡镇(街道)种植百香果2200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4.8亿元。
抓结构优化,兴长效发展产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用“保护+发展”模式,以生态修复经济发展为目标,在秉烈乡引进耐旱喜热、经济价值高的油橄榄苗木,发展油橄榄种植业,并延伸产业链,组织开发出油橄榄手工皂、精油、食用油等产品,提高油橄榄产业效益。截至目前,种植油橄榄700亩,喜获10吨鲜果,经济价值达20万元;每年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0个,季节性就业岗位100余个,务工群众月人均增收达2000余元。